重点专业-会计学

    (1)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会计人才培养“三型”转变,着力提升会计人才“四大能力”。
    针对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专业轻人文、重核算轻管理、重理论轻实务、重技能轻法制、重技术轻道德”等“五重五轻”现象,结合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探索并形成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核算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转变”、“知识型人才向素质型人才转变”、“就业型人才向创业与创新人才转变”的“三型”转变。
    (2)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外出进修等途径,建设一支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成果显著、人员稳定、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强化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专业教师与共建企业的学习交流,聘请共建企业的专家来校讲座或兼职,承担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形成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创建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热爱教学、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进入教学团队,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全面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3)开设高质量的视频公开课和慕课课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推动本专业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已录制视频课程的基础上,逐年选取1~2门课程,组织相关教师选取有关知识点,精心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课程,录制微课视频。
    (4)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增强会计专业建设驱动力和支撑力,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
    ①建立“团队出成果、成果属于团队”制度,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团队构成,凝练研究方向和关键问题,形成付出与回报对等的责权利机制,带动“多出成果、多出精品成果”;②探索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包括:建立融合多种教学方式于一体的网络教学支持系统、动态分层次的培养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形成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互为价值链的内涵式培养模式。
    (5)建立并不断优化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机制和制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①将创新创业纳入学分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相关学科竞赛,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学生此类创新创业项目纳入学分管理,同时建立成果和学分转化制度,实行弹性学制,解除创业学生的后顾之忧;②设立创新创业实训实践基地。针对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经验、场地和资金缺乏等问题,开设创新与创业的相关课程,设立创新创业实训实践基地,建立校内外导师制,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
    (6)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①实施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更快地掌握理论和知识点;通过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②积极开展讨论式教学,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科书的框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寻找更广泛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③实施研究型教学。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扩展知识和运用知识。
    (7)扩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力度,有效落实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除充分利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外,将理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现场实践基地的建设紧密结合,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突出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将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与国内知名煤炭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企业现场实践基地与校企共建的虚拟实践中心,充分利用企业与学校资源,实现共建互惠,提升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