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视频及课件

    导教
    对照插图,讲授煤田划分井田的原则。
    对照插图,讲授井田按地质构造、煤层赋存形态、煤种、地形地物界线划分方法。
    对照插图,讲授井田人为划分方法。
    对比早期矿井储量分为A级、B级、C级和D级分类方法,讲授国家最新的矿井资源/储量分类方法。
    提交的地质报告要与矿井建设阶段相互对应,重点要讲授以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矿井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矿井资源/储量分类方法,主要涉及: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讲授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分析讲授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矿井设计服务年限间的数学关系及要求,考虑储量备用系数的原因,实际服务年限与设计服务年限的关系。
    讲授井田开拓的内容、分类和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导学
    煤田划分井田时应遵循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境界要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尺寸合理、储量足够、统筹兼顾、照顾全局、留有余地等原则;人为划分法时,应保持井田边界整齐划一,可用垂直划分、水平划分和倾斜划分等方法。
    以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矿井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资源/储量分为:
    (1)矿井地质资源量:勘探地质报告提供的查明煤炭资源的全部。包括探明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3。
    (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地质资源量中探明的资源量331和控制的资源量332,经分类得出的经济的基础储量111b和11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和2M22,连同地质资源量中推断的资源量333的大部。
    (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后的资源/储量。
    (4)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的可以采出的储量。由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减去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的煤量后乘以采区采出率。主要井巷煤柱不包括上、下山煤柱,该部分损失量属采区开采损失。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Zg =1llb+122b+2M11+2M22+333k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ZS=( Zg-P1)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Zk=( Zs-P2)C
    式中 111b-经济且探明的基础储量;
    122b-经济且控制的基础储量;
    2M11-边际经济且探明的基础储量;
    2M22-边际经济且控制的基础储量;
    333-内蕴经济且推断的资源量;
    k-可信度系数,取0.7~0.9;
    P1-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之和;
    P2-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损失量之和;
    C-采区采出率。
    大型矿井的井田走向长度不宜小于8km,中型矿井不宜小于4km。为达到标准化和系列化要求,便于煤矿生产建设与管理,我国矿井划分为大、中和小型三种井型。
    储量条件、影响开采工艺的地质条件、采煤工艺与矿井技术装备水平、矿山经济及社会因素是影响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矿井开采能力取决于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和同采工作面个数。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在数学上成反比,实际操作时要求两者相适应。国外矿井有服务年限变短的发展趋势。
    井田开拓指的是为整个矿井和各开采水平进行的总体性的井巷布置、工程实施和开采布署。
    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称为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解决的问题是对矿井开拓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的技术方式作出抉择,对井田内各部分煤层的开采做出原则性安排。包括:再划分井田,划分为阶段、采区、盘区、带区,或直接划分盘区或带区;确定开采水平;确定井筒(硐)位置及工业场地位置;确定井筒(硐)形式、数目、功能、装备、断面、支护、深度(长度)及配置;确定井底车场形式、能力、线路和硐室;确定运输大巷和总回风道位置、数目、装备、断面、支护、方向和坡度;开掘井筒(硐)、井底车场、主石门、运输大巷、总回风道、采区石门等开拓巷道;确定各煤层、各采区、盘区或带区的开采顺序、采掘接替和配采方式;确定并实施开拓延深方案;确定技术改造和改扩建方案。
    反映开拓方式主要特征的技术参数是井筒(硐)型式、开采水平数目、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和开采准备方式,井筒(硐)形式是井田开拓方式中最重要的标志。